聯系我們
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水文地質
影響地熱水分布的因素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1-11-03 11:18:58瀏覽次數:1418
熱源因素.
具有熱源是形成地熱的首要條件,分析渭河盆地中存在的四種熱源可知,對地熱分布影響最大的為上地幔傳導熱能,表現為上地幔頂部(莫霍面)抬升越高,向淺部提供的熱流就越大。根據渭河盆地莫霍面等深線圖(圖 4.2)可以明顯的看出在盆地中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兩地,莫霍面埋深較淺,相應提供的熱能也較大。分析地熱數據表明,在渭河盆地埋深 2000m 處,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兩地的地溫值也較大,均在 90°左右,且固市凹陷溫度大于西安凹陷,也證明了莫霍面凸起程度對地熱溫度的影響。
斷裂構造因素.
渭河盆地內的斷裂構造十分發育,對地熱水的賦存及分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一方面斷裂作為熱能的傳遞通道,把地下較深處的熱能傳遞到淺部,使得上部地層也具有較高的溫度,形成異常高溫聚集帶;另一方面,斷裂作為熱水的運移通道,控制著熱水的運移方向,對地熱水的分布起到引導作用;此外,斷裂會使巖石和巖層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遭到破壞,而在斷裂構造附近形成孔隙度及滲透率較好的裂隙帶、破碎帶,它們是具有一定儲存能力的儲層,可以儲集通過斷裂構造運移或滲透來的熱流體,形成地熱水富集帶。因此,在斷裂構造發育,尤其是大型斷裂構造交匯的地區,地熱資源較為豐富。
砂巖厚度.
上地幔傳導熱能為該地區的主要熱源,但熱能從深部傳遞到淺部還要受到傳遞過程中介質條件的限制,除斷裂構造以外,低熱阻的砂巖也是熱傳遞的良好介質。所以,孔隙度、滲透率較好,厚度較大的砂巖,可以形成較好的儲熱層。渭河盆地的砂巖在三門組、張家坡組、藍田—灞河組和高陵群均有所發育,但在不同構造單元發育程度有所不同。此類儲熱層均為層狀,通常結構較為復雜,由若干層砂體組成,砂層之間多夾厚度不等的泥巖或粉砂巖。從盆地整體分析,藍田—灞河組是一套不錯的儲熱層,雖然結構較復雜,但是分布范圍廣、層位穩定,富水性好,厚度較大,埋深適中,溫度較高。
埋藏深度.
上一篇 > 中國水文地質的歷史發展
下一篇 > 渭河盆地地熱水溶氣資源分布規律研究內容